对话劲升逻辑副总裁黄志强:2022年出海下半场的机会在哪里

时间:2022-07-19 17:35:03

\

 

“如果思维不转换,不去跟时代并进的话,就算你有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出去。”劲升逻辑东北亚区域副总裁黄志强如是说。

 

从供职于大众意义上纯粹的科技公司IBM、源讯(Atos)、Progress Software,到专注于航运数字科技的INTTRA,再到如今提供全球贸易解决方案的劲升逻辑,黄志强在IT行业走过了20余年。

 

“如果说入职INTTRA是因为瞧准物流数字化变革的时机,那劲升逻辑则是让我得以深入‘端对端’的全链路数字化贸易。”

 

在黄志强看来,眼下国际贸易正处于高速变革期,抓住时机变得极为重要。

 

然而,面对外贸形势、人口红利、产业技术……等不停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我们不免好奇,位居出海一线的中国卖家,该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为此,雨果跨境专访了劲升逻辑东北亚区域副总裁黄志强,试图通过与他的交流,为出海卖家开启另外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对话劲升逻辑副总裁黄志强:2022年出海下半场的机会在哪里?

 

以下为专访实录(经编辑):

 

01、欧美碳关税正在影响全球贸易

 

雨果跨境:在您看来,近两年全球贸易出现了哪些显著的变化?有哪些变化最值得中国卖家关注?

 

黄志强:在所谓的生意当中,我能看到且真正注意到的改变,应该是全球贸易正在走向一个数字化的概念,且新冠疫情正加速这一进程。

 

以跨境物流为例,很多流程和环节都已经迁移到线上执行。不止于大型品牌方,很多小型商家也逐步接受线上服务,乐见数字化对行业带来的改变。

 

与此同时,国与国之间也通过一系列“贸易数据”交换,打破通关环节的种种壁垒,为跨境贸易提供便利。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变化就是随着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步伐加快,欧美碳关税正在影响全球贸易。在这种状况下,高碳产品的出口成本会呈上升趋势,这是不容忽视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数字贸易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雨果跨境:您曾提及劲升逻辑下半年业务重点将聚焦于电商与数码政府两大板块。就电商领域,劲升逻辑格外关注中国出口美国与中国从东盟进口两大板块,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黄志强:中国本身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及出口大国,疫情的发生让跨境电商迅速崛起。从数据来看,美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商市场,且市场规模在进一步扩大,民众的商品需求也很高。同时,完备的支付、物流系统,让美国消费者的跨境购买成为可能。打个比方,从线上下单到货物跨国运输,再到后端配送,通过数字化流程,7天内就能够完成“端对端”的配送,有时时效甚至能够缩短至3-4天,且配送范围覆盖美国任何一个州。

 

而关注中国从东盟进口货物则是有以下三大原因。一是,东盟国家比邻中国,地理位置优越;二是,东盟十国有着中国所需进口的诸多产品跟资源,特别在出口的带动下,近些年东盟各国的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三是,在政策的推动下,我们看到东盟国家对于跨境出口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雨果跨境:据您了解,中国跨境卖家在货物通关上容易遇到哪些问题?

 

黄志强:一般来说,卖家面临的问题可以从政策、货物接转环节和企业自身资源等方面来分析。

 

不同国家的清关政策、征税点以及申报货物货值等注意事项繁杂且易变。卖家需应对货物被扣关、买家因关税过高拒收货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疫情的蔓延,也带来了港口拥堵、运力不足等额外压力。

 

在清关上,卖家往往需要处理以下诸多事项:沟通地方管理海关机构,处理被扣押货物;在多个海关申报平台提交材料,与多家海外供应商打交道;预先搜索准确的HS编码和/或计算税费与关税,保证高效清关。

 

雨果跨境:您是否观测到跨境物流的一些明显变化?

 

黄志强:我能看到的是,目前大型的航运公司正往数字化不断靠近,为跨境卖家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如马士基通过收购一些货代及物流服务商,整合物流资源,提高整体的运输时效,而跨境电商将是他们业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雨果跨境:您认为接下来跨境物流运价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趋势?

 

黄志强:目前来看,总体是呈现下降的趋势。以空运为例,运价高位时差不多是41、42人民币/公斤,现在基本降到38人民币/公斤,甚至更低。

 

而在海运方面,运价也有所回落。今年受到通货膨胀、疫情等的影响,海外消费者购买力下降,零售商库存积压,进口需求放缓,海运运力也不似去年“一舱难求”紧张,运价也自然出现下降趋势。

 

02、关注美国“301”条款和海运改革方案

 

雨果跨境:近来,外界都在讨论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黄志强:中国制造的确是从人口红利起步。不比多年前,现阶段的劳动力优势虽不显,但各大制造业在中国已形成完备产业链条,供应链优势充分展露。因此,我认为中国的企业或者产业链不会外流太多,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也尚未做好充足的准备。

 

当然,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在与制造商的交流中,我们也接收到了一些反馈。因疫情影响,一些制造商正把原本集中的产业链进行拆分,降低生产风险,借此规避因外部因素影响导致产品“断供”。

 

在我看来,不管是制造商,还是产业,都应该具备这样的分散风险的思维。

 

雨果跨境:据您观察,中国制造出口美国市场的机会点在哪里?

 

黄志强:我认为大众商品还是有很大机会。虽然受一些税收政策影响,现阶段美国通货膨胀处在高位,但一旦政策放宽,以服装、玩具、电子产品为代表的大众商品还是有较高的增长空间。

 

这里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美国能否将“301条款”拿下。从能够进入零售环节的重要品类来看,今年美国宣布将豁免包括汽车零部件在内的352项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该新规定将适用于在2021年10月12日至2022年12月31日进口自中国的商品。因此,从市场需求与政策利好来看,中国对美出口还有拥有较好的机会。

 

雨果跨境:近期美国海运改革法案2022正式生效,引起不少卖家关注。拜登在签署法案时表示“法案确保海运成本降低,由此美国消费者必需品的价格也会全面降价。”您认为该法美国海运改革法案,会对跨境卖家及物流企业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黄志强:海运运输成本高昂,一直是近两年困扰跨境企业的头等大事。高位时,一个40尺的集装箱从中国运到美国,要卖到3万块美金。夸张来讲,像手机壳这类低客单价的跨境商品,也许产品本身的价值要比柜子还便宜许多,高企的海运成本无疑会进一步挤压卖家的利润空间。

 

而美国海运改革法案2022的生效,对于卖家来说,的确是利好消息。一方面随着法案的生效将降低承运人的运费成本;另一方面通过积极的控价政策,让船东及货代不敢哄抬运价。以致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美国向的运费开始回落。

 

防范于未然,卖家也需密切地关注跨境物流的动态,毕竟现在的回落未必是永久性的。卖家还需尽可能地做好物流管理工作,与承运人建立较好的关系,从而节省内部成本,并获得更好的服务。

 

雨果跨境:谈及下半年业务重点,是什么缘由让您关注中国从东盟进口多过于出口?

 

黄志强:主要是出于对疫情的考量,像之前上海封城,许多货造不出来也运不出去,自然而然会影响到跨境出口。接下来,如果疫情都在可控范围内,相较进口,出口也不会逊色。

 

特别是今年RCEP的正式生效,中国与许多东盟国家展开合作,建立了许多的“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如由中国西部省份和东盟国家合作打造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线路,已从2017年的“渝桂新”1条线到常态化开行的6个方向。这些措施也都间接地促进跨境进出口的发展。

 

雨果跨境:在东盟十国中,您认为哪些重点市场值得出口卖家深挖?

 

黄志强:我认为比较值得关注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泰国跟越南这三个国家。在货物清关数据中,我们能看到的是,当前有许多商品通过电商渠道售往这些国家。其次以价格为导向的菲律宾市场也值得跨境卖家关注。

 

除此之外,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泰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已非常密切。

 

雨果跨境:就目前来看,借助数字化技术,中国出口周边国家及全球主要城市的物流时效能够控制在多长时间内?相较传统外贸,时效提升了多少?

 

黄志强:如果选择和大型船公司合作,头程运输时效基本上能控制在14-17天之内。在清关上,借助数字化技术,2天之内能完成清关。而传统的清关则需要5-7天,且成本也较高。所以相对于传统外贸,当前物流时效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清关这一重要环节。

 

关于CKE中国婴童用品展

CKE中国婴童用品展与CTE中国玩具展、CPE中国幼教展、CLE中国授权展同期,集中展示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大产区特色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及新趋势。

区别于同类行业展,CKE婴童展模式创新,在B2B基础上首创B2B2C模式,5天时间,品牌企业不仅可以收获全球渠道订单,还可以与终端消费者近距离接触,实现营销模式向新零售转型;此外,今年展品重心向“非标品”转移,帮助母婴体系摆脱同质化竞争现状,打造利润新增长点。

 

 

\

 

关于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

协会成立于1986年,是中国唯一的全国性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社团组织,是中国政府指定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在国际玩具工业理事会(ICTI)的唯一合法代表,是ICTI Care Foundation监事会成员,同时,也是政府、企业、媒体和消费者认可的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行业的代言人。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会员包括在中国境内从事玩具、婴童用品、模型和游戏的生产、销售、设计、检验、教育等相关业务的跨地区和跨部门的各类企业。

点击了解更多详情

 

以上报道来源:三方。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订阅号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快速通道
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公众号